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心理辅导 > 阅读文章

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结构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教师角色认知教师的角色认知是指教师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教师的行为约束规范,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要比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复杂难测,它包含教师自我归因、心理17控制、社会推理与解释等。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
(二)教师角色体验教师的角色体验是指教师对来自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社会评价的态度反映。这里一方面包括教师情绪的自觉能力,即教师对自己情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包括教师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一般来说,这种体验因主体行为引起的他人不同态度中受到不同评价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责任感、自尊感、自信心或自卑感、挫折感等。良好的教师角色体验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避免“自我牵连”或“殃及无辜”。
(三)教师角色期待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教师自身对社会规范对教师的要求和自我期许的一种平衡。一是自我期待,个人对自己教师行为及其发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待,是社会上他人对教师个体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两种期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现实中教师不仅要有适度的自我角色期待,还要能够不断地认同与18内化社会期待的教师角色,这样才会尽快地把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期待,不断地根据教育需要做好教师角色换位,从而减少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
(四)教师品格教师的品格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们在心理上都有一种教师就是学生的楷模,就是学生的榜样的意识。因此,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品格,作到为人师表,表里如一等优秀的人格品质。在教师人格上,西方学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效能的教师要具有合作、民主、体谅、忍耐、公正、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等12种特征。我国学者也曾对这一问题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许多一致性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协作能力差、功利性强”,具有“心胸狭小、行为怪异、性格孤僻”等人格特质的教师,怎么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呢?
(五)教师自我意识教师的自我意识是教师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态度,它是教师综合心理的彻底反映。同时,自我意识还是教师人格形成的基础,它蕴涵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主体自我构建的,教师是这一社会角色的19担当者,教师作为个体的本质特征富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的潜能,正是教师在承担社会角色的同时,对面临的教育问题产生认知失调,使教师不断地按社会的要求调整自我,才使教师心理素质有所发展。因此教师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构成了教师心理素质表现形式的主体。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