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心理辅导 > 阅读文章

面对困难挫折 四成学生心理脆弱

当代中小学生有着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是否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他们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等发展状况如何?去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专题调研。
历时近4个月,调研26个县(市、区)、56所中小学,《四川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1年与2004年之比较》近期出炉。
早在2004年,省教科所就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调研。通过两次调研对比分析,我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有哪些新变化,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课题组负责人、省教科所研究员曾宁波,对这份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石璐解读一:84%的小学生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为了解中小学生的爱国感和民族自豪感,调研组设计了3个问题。结果显示:在升国旗仪式时“经常感到自豪”的,小学生有89%,略高于2004年的88.2%;中学生有79.2%,地震灾区(注:地震灾区特指阿坝州的地震灾区,下同)中学生有8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有84%的小学生、75.6%的中学生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调查显示,有72.8%的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仅有11.2%的中学生认为“不容乐观”(地震灾区为8.5%),这与2004年认为“不容乐观”的17.8%相比,下降了6.6%。
在学习观上,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51.3%的小学生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42.2%的中学生选择了将来有个好职业、高收入、过舒适生活。在金钱观上,对“有钱就能办到一切”的观点,持“不同意”的,中学生占53.9%,小学生占70.7%。
解读:中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特别是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信心增强,同时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趋向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解读二:遇到以前的老师,九成中学生会“主动问好”
对于公益活动,有88.3%的中学生和92.6%的小学生认为,全部同学或部分同学对学校组织开展的社区公益活动“很积极、感兴趣”。教师对学生14项品德条目满意度评价中,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参与集体公益活动”排序第一。
调查显示:69.7%的小学生和59%的中学生表示,“老师将一位学习较差的同学调到你的座位旁边时,自己有责任帮助他”,而在200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53.7%和26%。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维系着社会和谐。2011年调查显示,当“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90.6%的中学生会上前“主动问好”,而2004年为50%。认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传统美德的小学生有63.2%,中学生有69.5%,地震灾区中学生有74.7%。
解读:当前我省中小学生普遍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团结同学、关心他人,有感恩心、正义感。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解读三:七成中学生“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马路”
当被问及“上学途中遇到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这时你会怎么做”时,有82.6%的小学生和71.6%的中学生选择了“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马路”,与2004年相比,中学生提高幅度高达26.5%。小学生与同学一起玩游戏时,有91.1%选择了按照“大家约定的规则玩”,而2004年的数据为66.4%。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在被问及“你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时,选择“主动退还”的,中学生为78.9%,小学生为90.6%,而在2004年这一人数为72.1%。
调查显示,“过街遇红灯”,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中学生占27.2%,小学生占17%。尽管中小学生懂得考试不能作弊,但仍有5.6%的小学生,6.5%的中学生选择了“偷偷看别人的试卷”和“偷偷翻书”。尽管学校经常强调不许进入网吧,但行动上认同此观点的小学生只有74.7%,中学生更是仅有32.9%。
解读:一些学生知道法纪、规则、公德的知识和是非对错,但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却呈分离状态。“知、行”脱节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受学生道德形成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忽视学生的道德实践,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关系更大。
解读四:看到纸屑,86.3%的小学生选择“主动拾起”
“看到操场上有纸屑和矿泉水瓶等”,86.3%的小学生和70.7%的中学生选项了“主动拾起,放到垃圾箱”。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选择“会食用野生动物”的中学生由2004年的49.7%下降到了2011年的8.3%。当问及“学校组织秋游,你对果皮纸屑是怎样处理的?”时,89.7%的小学生和91.1%的中学生选择了“把果皮纸屑装在塑料袋内,扔进果皮箱”。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崇尚科学,不相信“手相和星座决定人的命运”的小学生占75.1%、中学生占70.7%,均高于2004年小学生71%、中学生62.2%的比例。
在实地调研中,教师及家长都普遍认为:当今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稳中有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大大强于以往的中小学生。但是,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班主任、一线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不敢恭维”。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安全等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越来越少,导致动手能力严重不足。
解读:中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崇尚科学,创新精神有所发展,但实践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解读五:26.2%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
调查显示,有5.6%的小学生和26.2%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压力很大,心理负担很重。在学校中感到“总是愉快”的,小学生有53%,中学生有34.9%。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面对,不放弃”的小学生为61.9%、中学生为61.5%。面对困难和挫折,均有近四成的中小学生心理显得比较脆弱。教师在评价15项学生品德条目时,“意志力”排在学生最缺乏品德的第2位。
中小学生在有烦恼事情的时候,选择“向班主任诉说”的,小学生为4.5%,中学生为0.6%,更有12.2%的小学生和17.1%的中学生选择了“谁也不说”。
解读:当前过重的课业负担给中小学生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压力,相当部分的学生幸福感不高,耐挫力不强心理脆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还比较薄弱,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议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面对报告所呈现出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课题组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发展取向,急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充分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针对部分中小学生明显的知行分离倾向,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创设情境,开展道德实践,激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持续不断地开展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当前,急需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实践环节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建设。第一,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第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社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拓宽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第三,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交流合作,多渠道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加大教育实践活动经费投入。
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大,亟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第一,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加强班主任能力建设,提升其关爱学生的能力;第四,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