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案 > 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认识角|北师大版(新)

小学数学编辑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 教案
    资源子类 教案
  • 教材版本 北师版
    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 适用年级 二年级
    适用地区 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 687 K
    上传用户 goldfisher
  • 更新时间 2019/1/28 13:55:59
    下载统计 今日0 总计8
  • 评论(0) 发表评论 报错(0) 我要报错 收藏
0
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 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 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 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你真聪明!)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 识角)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              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              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 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 意动 作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       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生:是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              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生: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 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说明: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              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 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