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六单元《式与方程》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的过程,使学生能正确解方程,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程的意义,会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用字母表示数表示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老师随机叫一个学生回答)
意义和作用:数量关系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简明概括的表达出来。用字母还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和常见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引入
1、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老师用课件导出)
数量:一班男生有a人,女生有b人,一共有(a+b)人。
数量关系:s=vt
计算公式:V=Sh
运算规律:a+b=b+a
其它:
想一想
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字母与数字之间或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记作“·”或省略不写,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字母的先后顺序要尽可能按字母表的先后顺序,如3×a×b=3ab。
2、什么叫做方程?
连线(多媒体课件导出)
比a多3的数:a+3
比a少3的数:a-3
3个a相加的和:3a
3个a相乘的积:a2
为了求未知数,利用某种数量关系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的等式关系就叫做方程。
想一想
(1)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等式的一种;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你能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吗?
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a+c=b+c。
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有ab=ba或。
性质3 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an-1=an那么a1=a2=a=a4……=an。
(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什么特点?
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3、小平在踢毽子比赛中踢了42下,她踢的数量是小云的,小云踢了多少下?(用方程解决问题)
分析:小平在踢毽子比赛中踢了42下,她踢的数量是小云的,这是本题的等量关系。
解:设小云踢了x下,那么,(下)
答:小云踢了5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