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案 > 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小学数学编辑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 教案
    资源子类 教案
  •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 适用年级 二年级
    适用地区 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 991 K
    上传用户 goldfisher
  • 更新时间 2019/4/28 15:59:25
    下载统计 今日0 总计7
  • 评论(0) 发表评论 报错(0) 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通过购物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渗透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依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包含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求一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想一想”和例3分别为学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能够更形象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从问题入手,基本句式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信息?”再追溯到已知信息。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基本句式是“由这两条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再追溯到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能力
教材呈现了超市柜台玩具小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问:“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首先让学生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接着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即知道总价与单价,求数量,属于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最后通过乘法验算,进一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合作探究、解决例3的问题中,会分析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8元/个             7元/个              5元/个
(1)买6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
(2)小冬带40元钱,买5个转笔刀,够吗?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亮亮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亮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玩具,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怎样理解“56能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的?
师: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哪些信息呢?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各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生: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应先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师:对!要求出“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要先知道一个地球仪多少钱,同学们看看,我们从哪里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预设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球仪8元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能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逐步形成审题的能力,为分析解答奠定基础。】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