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混合运算《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和做一做。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以前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并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综合算式的概念,同时以符号突出运算顺序,明确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其次直接呈现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由学生试算;最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几节脱式计算的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
在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列出加减混合综合算式,教师指导规范书写格式,能正确脱式计算。
2.在独立计算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理解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3.通过对比观察两个算式,会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学习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说一说48-8+17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2.想一想15÷3×5应该怎么计算呢?看一看课本第47页。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7+12+18 77-27-18
(二) 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刚才这三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而且运用了竖式计算的格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唤起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顺序的回忆。为本节课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1情境图。
师:阅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和问题?要解决下午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上午的人数减去中午走的人数,再加上下午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下午的人数。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独立列式解答。
师:谁来介绍你的解答过程?
生1:先算中午有多少人:53-24=29 ,再算下午有多少人:29+38=67。
生2:我是这样列算式的:53-24+38=67。
师:像先算中午有多少人:53-24=29 ,再算下午有多少人:29+38=67。的算式叫做分步计算,像53-24+38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师:这两种算式虽然写法不同,他们的思路一样吗?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板书书写格式并相互交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格式叫脱式计算,请你按这种书写格式自己写一遍。
师:29和6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29表示53和24的差,67表示29与38的和。
师:你能用脱式计算来算下面这道题吗?
及时练习:23+6-11
师:计算时,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观察两个算式,都是只含有加法和减法的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在进行运算时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