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冀教版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余数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继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各部分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探索知识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解答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课前准备
◆
|
教学情境图、纸、绳、画片、小棒、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启发谈话,复习平均分。
幻灯片出示“分苹果”图。
师: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呢?
学生自由抢答。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为探究新知铺垫。
2、“分苹果”活动。
师:刚才我们每个盘里放了4个,正好放3盘,如果每个盘里放5个呢?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吧!
师: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可以画、可以写“正”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师指名汇报。
师: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啦,你能说出一两件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师适时引导、鼓励。
师指导集体交流。
3、“分铅笔”活动。
(1)师:我这里有10支铅笔,分给2个人,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并列出除法算式。
10÷2=5(支)
(2)师:如果分给3个人呢?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并汇报结果。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3=3(人)……1(支)
提出教材“分桃子”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人。
4、建立余数概念。
上面的算式有的是正好分完的,有的有剩余不能正好分完。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还有剩余的数的问题。我们把剩余的数叫做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