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0《草虫的村落》语文S版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二小 程敏艳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层(第1自然段)是总起,交待了这次奇异游历的特殊氛围和心情。第二层(第2~9自然段)叙写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对游历的概述,“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第3自然段写游历的第一场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写了第二场景:也就是作为课文主体的“草虫的村落”。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归来的黑甲虫,有熙熙攘攘往来的黑甲虫村民,有好像南国少女的小圆虫,有庞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为音乐演奏者的黑甲虫,还有负责气象观测的、忙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分工不同的虫子……第三层是末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作者正是在这种严谨的结构中,有条不紊地按照游历过程,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并融入了自己热爱自然、关爱生灵的独特情怀。因此,初读课文时帮助学生梳理层次,分清两个场景和活跃在两个场景中的多种角色的不同表现。这样,方能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理解“静谧、寒暄、熙熙攘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重点语段,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想象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电子白板上课,制作课件,准备有关图片。
学生:当堂训练卡
五、主要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整个过程都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 辅助环节: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感知文意。
三、 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以“镜子伙伴”小组汇报形式,品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课前3分钟展示交流(昆虫知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题目中“村落”指什么?(洞穴)
(设计意图:课前3分钟交流有关昆虫知识,顺利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理解“静谧、寒暄、熙熙攘攘”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品读课文重点语段,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想象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感。
三、电子白板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预习和同桌交流“静谧、熙熙攘攘、寒暄、意味深长”等词语意思。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概括得简洁、准确!)
(一)学生自学
(二)检查交流(后教)
1.出示“我会认”
开火车读完生字再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