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苏教版
8.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三打白骨精》是一篇由名著改编的课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生字新词,读好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借助课题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白骨精的三变、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中,引进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学生看过电视《西游记》,非常熟悉,但学生也仅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上。改编的教材,淡而无味,只是提供了故事的梗概。原著中经典的语言几乎没有。六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这一类的课文时,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原著中精彩的语句,让孩子明白《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教学目标:
1.领悟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四字词语。
2.适时引入原著片段,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3.明确高年级读名著不仅仅停留在读情节,还要品语言,体会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适时引入原著片段,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2.明确高年级读名著不仅仅停留在读情节,还要品语言,体会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梳理全文,概括故事情节
1.齐读课题——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课文就是根据原著改编而成的一篇小说。(板书:小说)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课文用了哪两个词语?(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就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板书: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板书:人物)那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哪三个?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板书)。
2.让我们先简要地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的起因: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现在请你们分别用一句话说说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经过:它先后变成美貌村姑、八旬老妇、白发老翁来骗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结果: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
3.现在我们围绕“三”,在人物中间加上一个字来概括课文。根据交流相机板书:骗、打、责
4.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板书),环境、人物和情节就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二、品读人物动作描写,体会白骨精的阴险狡诈
过渡:既然故事的起因是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那我们就先去看看白骨精。读了课文,她给你的印象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它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都体现在它的“三变”。
1.先看“一变”。
这村姑是何等的美貌呢?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这就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请你用学过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交流后出示词语,(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眉清目秀 花容月貌 花枝招展 婀娜多姿 如花似玉 倾国倾城)
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2.看看作者吴承恩是如何描写这美貌村姑的。
补充原文: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自由读后指名读,一起读。
活脱脱一个美人计呀!此时村姑越是美貌,就越显出白骨精的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