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案 > 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2014秋).doc

小学数学编辑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 教案
    资源子类 教案
  • 教材版本 不限
    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 适用年级 六年级
    适用地区 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 599 K
    上传用户 goldfisher
  • 更新时间 2019/8/29 16:01:00
    下载统计 今日0 总计4
  • 评论(0) 发表评论 报错(0) 我要报错 收藏
0
1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学英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69-7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节课是第六单元《比的认识》中第一课《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现在拿来上,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有)首先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课件,个别读题)其他同学认真听。
   (出示课件)观察淘气的五张照片,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像?(个别回答)对!老师赞同你的意见,像与不像的奥妙是什么?是否与数学有关呢?我们把这5张图片放在方格纸上继续观察。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前面我们是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那么为什么图B、图D和图A比较像,而图CE不像图A?现在请小组合作探究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提问: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指名说一说。
学生回答预测:
1:我发现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长和宽的2倍。
2:我算了一下:6÷4=1.5,我还发现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他们比较像。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当板书算式。
教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也就是说图形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认识“比”
2,引出“比”的概念。
(1)引导质疑。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了照片像与不像的问题,(师指黑板上的算式)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师引出“比”的概念。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3)理解“比”。
质疑:在比的定义中,你觉得最关键的词是什么?(相除)
 3,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1)自学认一认。
 2)生反馈自学成果,师根据汇报完善:
     ?比的读写法:6÷4写作6:4,其中“:”是比号(课件出示有关比号的资料),读作“比”,6:4读作64
     ?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板书)
                  6 : 4=6÷4=6/4= 1.5
                  ↓ ↓ ↓           ↓
                           
                           
比号前面的6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4叫做比的后项,1.5是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叫做比值。
?小结
 提问:(师指板书说)观察这些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