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案 > 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同步扩展教案-家乡的民俗小吃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编辑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 教案
    资源子类 教案
  •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所属学科 小学语文
  • 适用年级 六年级
    适用地区 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 958 K
    上传用户 goldfisher
  • 更新时间 2019/11/30 17:14:53
    下载统计 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 发表评论 报错(0) 我要报错 收藏
0
0

家乡的民俗小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物品;

2、学会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学会几种基本的开头结尾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难点:学会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用具

教材、ppt、签具

导入:提前让学生带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过来,课前进行食品展示并按要求向大家介绍一下。

 民俗的生活中的饮食食品也可以写成丰富多彩的文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绍北京的春节时,不仅描绘了独特的民俗,而且描述了老北京独特饮食文化,如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吃团圆饭、吃元宵等等。其实,在我们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点饮食食品,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亲爱的小朋友们,你的家乡生产什么独特的食品呢?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吗?要求:介绍的时候说明自己的家乡并用一两句话说明一下介绍此类食品的原因。如下:

小朋友:我的家乡在天津,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天下闻名。

小朋友:我的家乡在山东,山东络馍卷大葱别有风味。

小朋友:我的家乡在西安,西安的羊肉泡馍风味小吃天下第一、

小朋友:我的家乡在巫山,巫山汤圆美名天下传。

小朋友:……

二、课程过程:怎样具体介绍食品?

     1)、观察。如何观察和体验我喜欢的民俗的生活食用物品呢?

观察和体验你喜欢的民俗的生活食用物品,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儿。因为你可以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大饱口福。

观察和体验你喜欢的民俗的生活的食用物品,可抓住土产物品的形状、颜色、姿态的方面的特点来具体进行。如大小、厚薄、黑白、长短等方面特点,细致地观察和体验。在观察和体验的时候,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会人格化的观察和体验,要尽力观察和体验的生动而富有情趣。另外,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你家乡的土产品有哪些功能、作用,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和方便等等。在这里可结合着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抓住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来观察和体验一件事例,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等。

具体地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能抓住家乡的食品的具体特点来观察。

2.能抓住食品外形的特点、颜色的特点、滋味的特点、作用的特点等,细致地观察家乡的某一土产风物。

3.观察的时候能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甚至人格化地体验食品的特点。能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观察食品的特点。

4.会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能抓住重点来观察,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观察。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和具体事例来体验食品的特点。

这些都想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方法提示:

小朋友:怎样才能把观察体验的民俗的生活素材写成文章呢?

老师:通过观察和体验民俗的生活,你获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要动笔写文章,还要经过选材这一环节。

小朋友:有了观察体验,是不是就能写好作文呢?

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多阅读,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是不是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呢?并不一定。这里还有一个选择材料的问题。

2)选材。如何选材呢?

首先要围绕中心选材。这是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凡能够准确、鲜明地表现中心的题材就选,凡是与中心无关的题材就一概不选。你要写你熟悉的饮食或食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或表达感情是什么?心中要有数。

第二要选真实的材料。即所选材料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合情合理,而不应胡编乱选,作文时虚情假意。这一点,第四单元的《北京的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