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案 > 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4 繁星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编辑
下载扣点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 教案
    资源子类 教案
  •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所属学科 小学语文
  • 适用年级 四年级
    适用地区 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 930 K
    上传用户 goldfisher
  • 更新时间 2019/11/30 17:19:12
    下载统计 今日0 总计13
  • 评论(0) 发表评论 报错(0) 我要报错 收藏
0
0

4    繁星

【教学目标】

1.     会认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感受。

2.     了解并学会运用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想象来写景抒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揭示课题

1.     师出示课件: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2.     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激起诗人无尽的思绪。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

3.     生交流并自由回答。

4.     有一位作家面对闪烁的群星,他思过往,想未来。他就是巴金,今天我们随他一起去欣赏夜空中繁星的闪烁。(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     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师纠正字音。

半明半(mèi)     摇摇欲(zhuì)     怀(huái)

2.     多音字。

mú (模样)

mó (模糊)   

3.     介绍作者

巴金(19041125—200510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代表作有《家》《寒夜》《随想录》等。

三、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何处何时观看繁星?

(2)找出文中作者观星的感受。

2.     生汇报展示。

四、整体感知

1. 品析课文。

(1)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师引导生体会首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设计意图】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心情?

①生自读,指名回答,师订正指导。

②师出示答案:七八月;家乡的庭院;喜爱繁星。

AABB式词语积累:密密麻麻、浩浩荡荡、勤勤恳恳、整整齐齐……

(3)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心情?(三年前;南京;光明无处不在。)

(4)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微小的光却使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①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含义,并适合加入作者此时的经历背景。

【设计意图】作者背景知识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及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

②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适时补充。

③师出示答案:(作者借星星的“微”“小”,反衬出“光明无处不在”的博大。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5)学习第三自然段,生概括作者看繁星的三次经历和感受。

(6)第三次作者和繁星的关系是怎样的?(很熟)

(7)ABAC式词语积累:半明半昧、十全十美、活灵活现、多才多艺……

(8)AABC式词语积累:摇摇欲坠、息息相关、多多益善、依依不舍……

(9)“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是把(星星)比作(萤火虫)。

(10)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同,为什么呢?

(作者在不同的情形下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的心境和感知变得不一样了。)

五、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地再现,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写作方法

1. 课文中作者描写海上的月夜时,写到:“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海上的夜写得更有气势,有感染力,巧妙地写出了夜的柔美、宁静。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排比往往给人以节奏感强,其作用有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的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2. 生当堂写两句排比句。

七、推荐阅读

《月迹》《繁星》(冰心)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