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何彩金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主动参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主体作用 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 情感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和调控的作用,对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我校开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探究》数学课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谈一些见解。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二、营造主动探索的氛围。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突出新知识的“新”、“奇”、“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结合本课的特点,设计了两道练习:(1)猜百分数。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半信半疑(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2)写10个百分数,一个比一个要漂亮。(在规定的时间写),然后指名回答,告诉大家你还有多少个没写完。(用百分数)例如:一个学生写了4个,就说:我还有60%没写完。同学们猜猜我写了几个?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特别有兴趣。
2.还学生学习的空间,为主动探索提供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①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②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又如在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圆柱的侧面围成两种不同的形状,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我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学习了表面积和体积后学习完全有能力计算出来。课堂上,合理地把学习空间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重视情感的激励,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绝对不能说这样的话语:"你真笨,这个问题我都跟你讲过多少次了,还做不出来?""你有没有脑子!"等等。试想,如果学生一边在解题,一边还在担心这样想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哪将是一种什么情景?缺乏安全感的学生通常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谈何培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校的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其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件愉快的事情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四、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善于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例如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教师提供这样的练习:把、 、 按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按一般的方法,先通分再比较,是非常复杂的。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把分子变成相同的数,再比较是多么的简便,学生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除了考虑一般的方法以外,自然会换一个角度考虑。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集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小学青年教师》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