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把握好教学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吴秀贤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式。把握好教学理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要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从课堂实践入手。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 交流 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强调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式。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一、转变思想,适应新教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我国古代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孙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是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教学上很呆板,旧思想、旧方法总是放不下,讲课时害怕学生不明白,掌握不牢知识不牢固,因而不厌其烦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嘶哑了,却收不到效果。在新课程引领下,我对教育的意义作了反思,并积极地践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作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我的课堂教学中。
二、指导学生的学法,优化课堂教学
知识是基础,是导向,要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从课堂实践入手。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活跃思维、急中生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采取“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指导,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让他们敢于说,乐于说,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达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从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太阳》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四、加强朗读指导,在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如《给予是快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
五、扩展延伸,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情与景加以对比,分析。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类的课文,学生从周恩来从小立下如此远大的理想故事中,能结合现实中的人物,事例进行对比,评价,从而懂得要做一个认真学习,树立目标,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人。
因此,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与丑,荣与耻,这样,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了自我教育的功效,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质,积极,乐观,坚强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2、《论语·雍也第六》
3、《语文课程标准》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