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隆群凤
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
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 注重语言特点
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二 、 注重训练方法。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拉萨的太阳》一课的教学,我用大屏幕出示布达拉宫、雪山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韩红演唱的藏腔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3)读诵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感情。
在《风筝》的教学中,我反复的让学生朗读“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地方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三、规范教学言语
1)使表达有启发性
课堂上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中,就需要教师语言表达更具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理性的,其涵盖了理解和运用一种语言的过程。而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根据语言学的观点,思维是离不开语句的,脱离了语句就无从思维;想象也离不开语句,脱离了语句就无从想象。由此可见,启发性的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一方面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语感。
2)使描绘有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说,情感的表达是以形象为基础的,将教学语言赋予情感,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的。另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所具有的理性思维不强,相对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非常注重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生动的教学内容直观的描绘出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对于教材语言产生更好的感知,进而促进语感的形成。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要立足《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分重视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