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探究
广东省南雄市南亩镇中心小学 马仁春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一些数学课堂教学现象,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探讨怎样使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数学课堂上充分显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活动的设计 氛围的营造、激励的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可以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人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但是,据我所知,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使大部分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能力。新课标改革明确指出:教师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胆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理念的有效途径。探究性教学能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的过程。那么,怎样使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数学课堂上充分显现出来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作法,以供大家探讨。
一、在教学设计中,准备较多的要求学生参与探究的活动,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的发展他们的能力。
举个设计活动的例子,一节三年级数学课《什么是面积》的教学设计中,我准备的探究活动有:
概念的形成:
看一看(物体的大小)
摸一摸(物体表面的大小)
涂一涂 (封闭图形的大小)
议一议(什么是面积)
2、比较面积的大小:
(1)目测比较:桌面和门面谁大谁小?黑板和门面谁大谁小?
(2)重叠比较:语文书和数学书谁大谁小?老师的手掌大,还是你的手掌大?
(3)摆硬币比较:一张正方形纸片和一张长方形纸片谁大谁小?两片树叶谁大谁小?
(4)数格子比较:方格图中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形成了面积的概念,还学习了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最终还探究出一种最常用最科学的方法:计算。为后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2.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
3.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学习和提高,又能实现优势互补。
二、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多维互动的交流方式(比如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让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讨论、争论、质疑、问难。有时即使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我的思路,我也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宽容。有时我在课堂上加点幽默的语言或动作,启迪他们的思维,缓解紧张或沉闷的课堂气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某位教育专家的调查研究证明:适当的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成人学校做过大量实验,用小红旗作为奖品比什么都不奖的课堂教学,前者能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激励学生的做法有:
(1)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讲小数加法计算后,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一周购物所花的钱。
(3)从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认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门、窗、黑板、课桌等。
(4)适当开展小组讨论、计算竞赛等活动。
(5)发放小奖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发放鼓励卡、张贴小星星、争夺小红旗等。
我构思的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型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为几步: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念情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多维互动的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