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心理辅导 > 阅读文章

小学生偏畸习惯及其矫治

儿童偏差行为中一部分属于不良癖好或偏畸习惯,如肌肉抽搐、口吃、吸吮手指、咬指甲、拔毛发等,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生下后几个月的儿童常常有吮吸手指的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有的儿童到了幼儿期或小学期仍然吮吸手指,这就不正常了。有的还会影响牙齿发育,导致牙齿咬合不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纯粹是习惯使然,也可能是由于儿童比较孤独、没有玩具、缺少人际交流,以至把咬手指作为一种自慰的方式。
咬指甲常见于3~6岁儿童,小学儿童中也有,少数可延续至成年期。若干严重的可将指甲周围的皮肤咬出血,引起感染,由咬指甲引起的分心使有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从儿童常常在情绪紧张时咬指甲这一现象,可推知咬指甲可能是缓解焦虑的方法之一。
对于吮吸手指、咬指甲一类的知易行难的问题,一般采用行为矫治法予以处理。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在手指上涂上苦味剂,或戴上手指套。国外还采用腭槽疗法,即用一种金属丝编织的装置覆盖整个口腔顶部,并紧紧附着于牙齿,使牙齿保持正常位置。当儿童吮吸手指时,因手指不能与腭部接触,减少了手指对硬腭刺激所带来的强化作用,同时可预防牙齿咬合不正。国内已有小学教师用行为矫正法治疗小学生咬指甲获得成功的实例。
口吃是一种以语言节律异常为特征的言语障碍。湖南省儿童精神卫生流行学调查报道,口吃患病率为0.89%。它表现为说话不流畅,出现音与单词的重复、停顿、发音延长,常伴随有摆头、伸脖子等继发性的奋力动作。对口吃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的约翰逊(W.Johnson)认为:口吃是在儿童早期尝试说话时由父母过于严厉引起的。幼儿学说话时发音有错、不连贯是很正常的。过分忧虑和过分严厉的父母,总是急于纠正。儿童意识到父母对他说话的焦虑,因而感到苦恼和难为情,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口吃加重。更严重的是父母还会将他们对儿童说话的过分焦虑和严厉的态度带到亲子关系的各个方面,给儿童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如果父母在子女学说话时,对其初期的口吃表现不予关注,则口吃会自行消失。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