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解读

作者:曾长春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序言。题目由“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名词串以“·”组成,新颖别致,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无尽遐想,似曾有“枯藤老树昏鸦”之感,也顿觉有“孤村落日残霞”的韵味。透过文章标题,我们可嗅到作者对童年时见到冬阳中骆驼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盘托出了萦绕于作者心中的骆驼队的一些事情(文本内容):
1.冬阳里,骆驼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时;
2.我看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
3.我和爸爸谈论骆驼为何系铃铛;
4.我真想替骆驼剪剪垂在肚皮底下的皮毛;
5.我问妈妈骆驼哪儿去了。
文章按照先分后总的结构谋篇布局。分写,先回忆“我”记忆中的冬阳里的骆驼队,写出自己感觉到的骆驼队的趣味;总写,交代作者写作《城南旧事》的目的,一句“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既羞涩于童年的傻和幼稚,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唯有付诸笔端童年才会重临“我”的心头。
骆驼队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来自于“我”的仔细观察,也有“我”对自己见闻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它们排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骆驼咀嚼的样子和安静的态度,致使“我”的牙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了;“沉默”、“安静”,是骆驼在生活中沉得住气的表现。正如骆驼队从门头沟来一样,“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此时咀嚼食物,“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作者想念骆驼队铃铛的声音,尤其是“……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那是释却重负的声音,那是带着美好憧憬的声音,言尽意无穷。
作者写骆驼其实是为了写拉骆驼的人,通过骆驼的沉默讴歌拉骆驼的人任劳任怨。“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在此场面中,可见拉骆驼的劳苦劳累;就在爸爸同他们讲价钱之时,拉骆驼的一句话:“我们从门头沟来,我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话语中包含路途的遥远和行走的艰辛,同时暗含拉骆驼的想把煤卖个好价钱。爸爸同拉骆驼的讲好价钱,拉骆驼的人卸煤,我看在眼里,我看见骆驼咀嚼食物的安静态度,我更看见拉骆驼的卸煤时的安静态度,这正是他们的沉得住气,正是“我”要学习的,正是他们对我的潜移默化。他们为何沉得住气呢?只为生活过的更有情趣,正如“我”对骆驼为何戴上铃铛的想法一样。
我对骆驼队有了认识,甚至是敬意。一句“骆驼也脱掉它的驼绒袍子啦!”拟人修辞手法,惊奇、感叹的语气,饱含“我”对骆驼的喜欢。实乃骆驼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目睹骆驼此状,“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强调了“我”的爱心,正是夏天来了,“我”不见骆驼踪影而思念、想念骆驼队到哪里去了的原因。这其实更是我对拉骆驼的人的敬意和怀念,因为我被他们的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
文章以“我”“看骆驼、学骆驼、谈驼铃、爱骆驼、想骆驼“为线索,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展开回忆。“我”记忆中永不磨灭的冬阳里的骆驼队,告诫“我”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要像骆驼那样“沉得住气”,都要像拉骆驼的人那样不辞辛劳地追求幸福生活。何曾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写照呢?
童年去了,默默中,“我”想起了那逝去的童年生活,那缓缓悦耳的驼铃声又回响在耳畔。事易时移,童年不再,作者住在与祖国大陆相对望的台湾岛,回忆起逝去的童年,心中泛起的思念涟漪,只有用回忆的方法姑且聊以自慰,化作《城南旧事》。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