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数学符号是数学一种特定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尤其特殊地位,在加强学生符号感培养上我采用以下方法:
一、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车牌号码,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诱发学生理解符号可以传递信息
比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的时候利用教学邮政编码,身份证,编书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利用数字和符号可以表示大量的信息。6个数字就可以把省份、邮区、县、和邮递局很好的表示出来。身份证用18个数字或字母就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详细资料。编书码编学号的时候学生明白到原来自己运用数字符号能为自己带来极大方便。
三、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老师比小华大17岁。提问:小华1岁时,老师多少岁?小华2、3、4……岁时,老师多少岁?学生回答:l+17、2+17、3+17、4+17……教师进一步提问:小华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7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四、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0×2÷16=5(厘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符号运算,教师可以再次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会“S×2”表示的是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2÷a”表示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就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对符号的灵活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符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的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逐步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促进符号意识的形成。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