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课前调查,创设实践机会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广泛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正)方体,它们分别由哪些面组成?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联系实际情况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学习“利息”知识时,课前布置任务:每人到银行存100元,并搜集一些有关存钱方面的知识。由于课前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了解有关存款的知识,上课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始终处于积极地探究之中。又如,学习“百分率应用题”时,课前两周让学生亲自动手种豆子,并注意观察、做好记录(种下几粒,长出几粒等)。新课伊始就让学生汇报实践的情况,然后组织学生围绕实践情况探究“发芽率”、“成活率”等新知。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中感悟,注重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借助动手操作感悟
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或操作,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教学“圆柱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开始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我便组织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几分种后,有的学生用纸片做出模型进行分析,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模型仔细思考,也有的学生动手画图来帮助解答……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分析,很快地意识到以前后两个面作圆柱的底面积时,削成的圆柱的体积最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感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对于生活的应用”是朦胧的,甚至是无意识的。因此,教师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时,设计这样一题:一块长方形铁板长9 、宽4,把它截成边长为2的正方形,可以截成多少块?学生列式为:(9×4)÷(2×2=9(块),正当同学们为自己的答案欣喜之余,我提出:“到底实际能截几块呢?同学们不妨动手试一试……”大家听后,赶忙用纸裁一裁,动手画一画,果然只能截8块,而不能截9块。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沉浸在一片讨论声中。可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数学的魅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设计了模拟活动:怎样付一元钱的车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有的付1元、有的付25角、有的付52角、有的付101角、还有的付2元,要求找1元……。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搞清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后延伸,提高实践能力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设计实践性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例如,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当“小管家”的作业,学生们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一方面进一步熟悉了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设计调查性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里做调查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让学生替教师出主意:老师有5000元,怎样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要考虑存款时间及存入的方法(是逐年存、整存整取,还是买国债?)。通过这样的实践调查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利息”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了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懂得了储蓄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设计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等探究性活动完成作业。
比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探究土豆、鸡蛋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又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4厘米的图形,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又比如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等探究性的作业,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发鲜活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去实践、探索,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