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我们的耳朵
叫醒我们的耳朵,我们能听到哪些声音?虫鸣鸟叫,风雨雷电,美妙的音乐……再用心听听,我们又能听出什么?哦,小鸟的鸣叫是在向妈妈撒娇,小雨点滴答是在打着拍子唱歌……生活中学会倾听,世界多彩了,生活丰富了。
其实,在课堂上,我们如果注意倾听,也能听到、听出很多精彩。然而,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师生间却常常在进行“聋子式的对话”,就像两个耳朵不好使的人的对话一样:“你吃过饭了?”“我买好东西了”。答非所问,问东答西,而我们却浑然不觉,依旧满足地享受这种虚假的对话过程。且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1
师:谁能介绍一下咱们家乡的特产?
生:我们家乡的特产有武昌鱼、老通城豆皮、孝感麻糖、绿松石雕……
师:哦,你大概特别爱吃是吗?难怪你说的都是吃的。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拒听。是耳背?知识缺乏?不是的,是倾听时的心不在焉造成的暂时失聪。石雕能吃吗?
案例2
学课文《中彩那天》前,师生聊天热场。
师:每个人都有梦想,今天,老师也是带着梦想来的,猜一猜,老师的梦想是什么?
生:想要中彩。
生:想得到一辆汽车。
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拒听。学生显然已对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了然于心,他们肯定以为这样的答案就是老师所期待的。是什么使学生做出这样的臆测呢?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生放弃了真实的倾听,把应答过程变成了极力去迎合老师、猜测老师意图的游戏?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教学的悲哀。
师:其实啊,老师的梦想是:什么时候,也能像你们一样,长出一头茂密的头发来!(老师有点秃)
听到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这位教师用一种自嘲式的冷幽默颠覆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把学生的倾听引向正常的轨道。
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过程。而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不仅需用耳,更需用心。只有沉下心来的倾听才能真正听到、听懂对方的话语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素养;学生对教师的倾听则是一种习惯与学习姿态。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教学态度真诚的教师,必能全身心倾听学生,对学生的话语做出恰当、准确的回应;而一个有着良好倾听习惯与独立人格的学生,必定也能静心倾听,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最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正常反应。倾听是沟通师生、沟通教学的唯一手段和途径。也是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师生真正能相互倾听的课堂,必定能摒弃浮躁、虚伪,走向厚实与真诚。
在课堂上,请叫醒我们的耳朵,学会倾听学生,也让学生学会倾听我们。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倾听,我们和学生会一起微笑,一起感动。那时,我们一定会听见,整个课堂,也在跟着我们欢笑。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