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班级管理 > 阅读文章

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主要是两种。
一是过多关注学生“过失”的。
“扬长补短”“长善救失”的实质是赏识。古人深知赏识的作用,《学记》中有“强而弗抑”,说的就是多表扬和激励,而不批评压抑。俗话说:“数子千过,不如夸子一长。”意思是说,数落孩子一千个过失,不如夸他的一个长处。很多教师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过失”,动辄谈话批评,好在全体学生面前出人家的丑,不但向家长打“小报告”,甚至在家长会上当众出家长的丑,等等。
名人也不是没有毛病的,只是他们的“一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已。看似迟钝的爱迪生,其执着精神得到了发扬,一生有很多项发明;有人数学考了零分,却成了文学家……周弘坚持赏识教育,使聋女婷婷超常,小学跳了两级,成为少年大学生;同时把一批聋人培养成材。赏识有如此之功效,对学生也应如此,
如何从貌似无长之处发现长处?
其一,重视独特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相比总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有了这些不同之处,学生才成了“这一个”。
其二,发现生长点。优点和缺点幼芽或细胞就是我们所说的“生长点”。要发现这些生长点,不是去和别的学生作横向比较,而是对多作纵向的比较。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现在和过去比,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地方显影了,都要心中有数。进而引导他扬长避短。
其三,捕捉闪光点。一滴水往往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但是,稍不注意,这些闪光点一掠而过,这样就存在一个捕捉和善于捕捉的问题。“长”越扬越长。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坚持正面教育,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让学生的优点更加发扬光大。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不认为你对他亲,甚至恨你,你有再好的,他也不会相信。所以要让学生感到亲切,才是首要的。教师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办法,不是经常送他们仨瓜俩枣,而是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赏识,扬其所长。要改变以往那种单纯救失(批评改错)为主的做法,要注意长善
话说回来,扬长“补”短,不是扬长“避”短,并不“回避”学生的短处。但是对学生的短处,一般地说,要少用批评多用自我批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分析。长越扬越长,短处不得发扬,以长抑短。长此以往,短就渐渐萎缩,进而消失,实现扬长补短,长善救失之目的。
俗话说,孩子顺着大人的话音走。长处越扬越长,短处越描越黑。当教师的,尤其应该注意,要尽量少描短,多扬长。
二是专搞注入式的
孔夫子首创“启发式”,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学生思而有所得,但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告诉我们不“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不能)不启发,要在学生“想”到“愤悱”之时再给予启发。这句话表面上说是启发的时机,其实强调的是独立思考。
毛主席把“启发式”列为十大教授法之首,温总理视察学校听课后多次强调“启发式”提倡“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解释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有些教师不懂这些道理,上课专搞注入式,一讲就没完没了,学生说:“又唠叨没完没了啦!”教师听了说:“课堂不许说话。”学生说:“既然课堂不许说话,老师为什么还在说?”于是,争吵无休无止。
教师讲课似念经,学生听不进去,不是互相说话,就是回头回脑、翻书、摆弄文具盒,或者搞其他小动作,教师不断指责他们:“又说话了!”“又回头了!”“又摆弄文具盒了!”“又搞小动作了!”简直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在一片批评声中下课了。
我听过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小个儿(一米五多点),0形腿,还有点蹒跚,真可谓其貌不扬,学生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嘻嘻哈哈,带有嘲笑之意;可是下课时学生不约而同地齐声鼓掌,观课者也随学生鼓起掌来,因为她的课上得非常出色。
学生们真正挑的不是教师的长相,而是教师所教知识的准确性,是教师教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不着力给自己充电,一味化装换衣服,徒有其“美丽”的外表,而无美好的心灵,“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能招来学生指指点点。做为教师,在注意外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心灵美,尤其要使自己的业务精精的,在学生真正“愤”(思而未得)“悱”(欲言不能)之时,再适当地启发,努力践行“‘教’学生‘学’”,达到“举一反三”;孔夫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举一不能反三,就暂时不再往下教。
“满堂讲”是注入式;满堂问”是注入式的变种,是“一言堂”背后的“群言堂”。启发式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举一反三。切记:学生最不喜欢搞注入式的老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