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给学生“吵”的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图强一小 贾美容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我上第一节自然课时,我强调了同学们要遵守纪律,举手发言,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有序地发言,可是在真正讲课时,我刚刚上了开头部分,班里就有在下面说话争吵的现象,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当我再次强调纪律后,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只有我在唱独角戏。
新课标的实施解放了我们的手脚。现在,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了上课模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争论、去探索,有时课堂“吵”得很热闹,我从中发现,同学们在吵”的过程中深化了课堂内容,扩展了思路,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证实“吵”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我在上“沸腾”一课时,当我讲到把水加热到100度时水就会沸腾起来,这时下面
有学生互相讨论,发出“嗡嗡”的一些声音,我停了下来,希望学生意识到应该安静下来,没想到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水不一定到100度才沸腾,比如在珠峰气压低,我听说在那里水到80度可能就沸腾了,又有同学站起来问老师,生石灰也可以使水沸腾,它的温度到100度吗?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说得是在通常情况下,而不是特殊情况,还有的同学提出铁水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沸腾呢?等等问题接连提出来,不等老师解答又由同学抢着为他解答,甚至还展开了争论,这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同学们对自热科学有着意想不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
这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新课标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因此作为自然老师,我以为应该给学生一个发挥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吵”的空间。苏霍姆林
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这种需要促使我们的学生去努力把
希望变成现实,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生应该是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火焰的瓶;老师不应该作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者,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而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吵”的现象。那么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吵”,
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吵”好。
教师要激发学生“吵”的兴趣,明确“吵”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产生疑问,才会有机会“吵”。若没有主题,“吵”就失去了意义。不管怎样“吵”只要与主题相关,谁都可以站起来提问、反驳。“吵”中有争,乱中应该体现秩序感。同学问要彼此尊重,要让人把话说完,不拘一格地“吵”,全班小组的“吵”,师生共同的“吵”,给学生一个包袱,故意让学生去“吵”,这样不仅给了学生机会,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整理“吵”的结果。吵完了,老师还应该作好后续工作,组织学生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在“吵”的整个过程中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作为学生探究的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和他们一道寻求真理。总之,学生有了“吵”的空间,就等于有了表现自我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充分的表现自我。在表现中体现自我价值。在这里没有聪明和愚蠢,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他们在平等的条件下,探索知识。使平时被人认为差的学生,在这个市场中找回自我,让他们在这里产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科学的积极性。
而新的教育观念正好给学生创造了这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权利和头脑,去探索、寻求答案,去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现个人的生存价值。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