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频道: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小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名师随笔 > 阅读文章

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

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小学贾玉文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似乎就是传道授业,而学生则该乖乖地听讲服从,学生进行的是被动的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我教你学———教师主体模式”转向“你学我导———学生主体模式”。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在“主体式”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一堂课的第一步的指导是一个激趣导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共鸣,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佳。其任务是说明本课学习目标,提示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明确本课学习要求,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忽视情感层次,只求教书,不管引导,置学生的心理需要于不顾会使课堂教学黯然失色,枯燥无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所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和主动性。例如:五年级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可利用教材编排的复习题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再出示例题56.28÷0.67,启发学生思维,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功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过程
思维不能简单地由老师“赐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操纵思维,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提取脑中已有的信息来解答问题;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使学生感到似乎不是老师替他们解答的;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然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而不要急于出示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么才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属于他的时间中,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和知识,培养自己一题多解的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它会沟通多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将知识灵活运用。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样一个问题,教师提问与学生主动提问,其效果是不同的,后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教师不能扼杀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勇于暴露自己学习中的疑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辅导、点拨,又保护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加主动。
通过以上途径,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网络 编辑:xinglinghua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