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雷红利
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引导得当,注重实效,能联系生活选取材料,学生就能有话可写。归纳起来,也就是我们要做好以下五件事,第一件是激发兴趣,培植动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指导观察,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开拓观察领域,随时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第三件事是要让学生开口说话,有的说才能有的写;第四件事是要引导读书,要会读书,善读书,读名著,读优秀作品,而且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好词佳句,典型事件,以备自己应有。第五件事是指导讲评,通过讲评促写作。
[关键词]作文指导;总结;反思
提起作文,这是令许多老师和学生为之头痛,为之困惑的事,老师辅导的再到位,总会有些学生提笔无语、不知该从何下笔。近年来,自己也曾为此而多次苦恼过,但是在深深的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有一些较有实效的做法,值得总结。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张扬个性,合作分享,以读促写”的习作教学理念,而且还分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教学目标,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首先就要使他对要表达的事物感兴趣,要有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如在2006年冬季的一天,语文课上,我讲得正带劲,忽然发现学生的目光大都投向了窗外,对我所讲的内容根本就没听。我扭头一看,只见窗外正纷纷扬扬飘洒着鹅毛大雪般的大雪。见此情景,我知道执意讲课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索性我让同学们都打开窗户,尽情地观赏个够。因为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在此之前,雪的形象仅存于孩子的记忆中,现在如同是“久旱逢甘霖”,孩子们对这忽然而至的第一场雪表现出了异样的惊喜,有的张大嘴巴,瞪着眼睛盯着;有的欣喜的这儿瞅瞅,那儿瞧瞧;还有的伸出手去接那飞扬的雪花。看到学生的表情,我猛然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题来一篇周记。我的提议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赞同。第二周的周一,周记本很快交齐了,我也用最快的速度批阅了这次周记。学生不仅把下雪时的情景做了描述,其中还写到了各自的心情,多数学生的文章语言生动,感情表达自然,就连平时写作文磕磕巴巴的,也能比较顺畅的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从这件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不是没话可说,关键是这种表达的欲望一定要点燃,抓住了这个感点,不用做过多的指导,他们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二、学写日记,观察积累。
日记,可以说是积写作素材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用一句话写下来,不必记述的多么详细,但语句必须完整。到二三年级后让学生学习完整的叙述一件事,逐渐地从内容、语句上加以修饰,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有一次,我带五岁的女儿出去玩,那天的天气很好,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女儿突然间对我说:“妈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用蓝色的粉笔在天空写字,天空就变成蓝色的了。”我一听,十分惊喜,原来小孩的思维可以将所看到的平常的事物描绘的如此美妙。回到家里,我赶紧将女儿的精妙语言记录了下来,等到她能看懂的时候,我会告诉她,这曾是她的杰作。而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每个周末都会在妈妈的指导下记录下自己就高兴的事,从未间断过。升入三年级的她,在学校的作文竞赛中写下了让自己就为快乐的一件事,竟然一举夺魁,成为全校三年级组作文竞赛第一名。当她佩戴耀眼的大红花向我炫耀时,我更是深感写日记益处。所以,生活中凡是我们观察得到的,听到、看到、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作文时,也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三、说写结合,有机统一。
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有的说才能进一步有的写。从最初的让学生说清楚一句话,即说清“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再慢慢地给其中加上一些修饰成分,使句子逐渐的生动、具体、形象。而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时,每一次具体地指导后,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考虑(更多时间是在习作前提出相关要求,让其寻找素材),确定好表达的主题,选择相关素材,接下来再口头表达自己选定的素材。其他学生倾听后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如在进行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抓住写作要求中“童年趣事”的题眼,我反复强调,所选材料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童真、可爱、稚气的特点。所以,我也搜集了一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文章,读给学生欣赏,一是体会选材,二是学习写作方法。然后,我要求学生口述自己所选的事例,有一个女生选的是自己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在“六一”节那天带她出去玩,拍了很多照片,回家后,急于看到自己精彩相片的小女孩竟在妈妈一句“照片还没法洗出来”的话中,体会照片是要“洗”才能看到的。所以,趁爸爸妈妈买菜的机会,小女孩把相册放在了水盆里,掏出胶卷,从里到外洗了个够,但在自己忙活半天后,竟没看到一张自己可爱形象。而等爸爸妈妈回来发现时,一切已成定局。另有一男同学,说到自己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说得非常形象、生动,用到的一些词语也非常准确,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也正因为这些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所以说起来非常的流畅,而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启发,那次的作文写得相当好。
四、以读促讲,读写共进
语文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们的讲解尽量少而精,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应尽量地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表达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五册《一只小鸟》这一课时,一位老师做了如下设计,先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再给学生展示一条激发学生兴趣的名言,鼓励学生去寻找文本中的美。学生在充分朗读之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美,有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谐美,小鸟一家幸福生活的亲情之美。最后,老师还引导大家说出了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像这位老师一样,鼓励学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的美,再去感受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美,相信他们会用探索的眼光,寻找到各种不同的美。又如我在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古诗三首》时,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首诗《游园不值》在学生多读,结合注释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侧重指导古诗的学习方法。第二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侧重于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检查。第三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完全放手自学。三首诗始终紧扣在读中品,在读中悟。然后抓住后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进行对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夏季西湖美景,不同之处一是表达方式不同,《饮湖上初晴后雨》先景后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先情后景。二是侧重点不同,《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晴时的西湖的水和雨中的山的特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抓住了西湖中的荷花、莲叶的特点进行描写。二者殊途同归,都表达了西湖的美。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同一事物可以抓住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刻画,同样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才会有更多的美文。
五、改进策略,贯穿生活。
总体说来,优秀的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更要加强平时的小练笔,周记、日记、续写、仿写等等小练笔,形式不一而足,灵活多样,但还是要突出一个实效,要不间断,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不能说是为了应付每次的习作要求而作文。这样,只会是让学生更加痛苦,自己更加受罪。如在学习《小松鼠》、《翠鸟》这些课文后,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很是值得借鉴学习。学完这些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表现出这种动物的特点。而在学了诸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这些文章后,学生可以以导游的身份,写一份导游词,介绍这些风景名胜的诱人之处。在小学低年级段,许多内容简单,结构相同的儿童诗歌深受师生欢迎。这些诗歌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描写的大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读起来更是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如《风》、《妈妈的爱》、《贺年卡》等,很多老师都喜欢在讲读结束后,让学生模仿原文续写一到两个小节。这样,即能启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将来写作打下基础。
总之,作文教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引导得当,注重实效,能联系生活选取材料,学生就能有话可写。归纳起来,也就是我们要做好以下五件事,第一件是激发兴趣,培植动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指导观察,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开拓观察领域,随时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第三件事是要让学生开口说话,有的说才能有的写;第四件事是要引导读书,要会读书,善读书,读名著,读优秀作品,而且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好词佳句,典型事件,以备自己应有。第五件事是指导讲评,通过讲评促写作。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看重的是作文前的辅导,而忽视了作文讲评,我认为二者均轻视不得。我们通过辅导,能使学生明白写作思路,作文布局,讲评则是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成其为好文章的,讲评也是指导学生如何着手修改的过程,所以忽视不得。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精心地指导培养下,也会写出流传百世的美文来。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附:
个人简历
雷红利,女,生于1975年,1995年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同年七月参加工作。1999年取得专科学历,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现在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实验小学任教。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