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字的魅力
广东省南雄市黎灿学校 彭春莲
内容摘要:
(1)、发挥数字的魅力。“导”要精彩;“导”要适度。(2) 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字兴趣。(3)、促进学生对数字有效学习。(4)、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字潜能。
关键词:
情境、兴趣、魅力、挖掘潜能、有效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厚,求知欲望也更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快乐的学习。结合本人的长期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钻研教学艺术,发挥数字的魅力。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采取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数据世界”一节时,我首先出示的是一段视频: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据报道:印度洋发生大海啸之后,造成多达500万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所需。看了这段话后,使学生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估数量算整体的数量”的策略,进而使学生领会数字带给我们的震撼。…
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这些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的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
2)如果把装满25万千克大米的袋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量一量它的长大约是( )米,宽大约是( )米,高大约是( )米,算出它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3)某仓库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3米。相当于一个教室的大小,它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
4)一个这样的仓库大约可以放( )袋大米,相当于( )千克大米。
5)存放250万千克大米,大约需要( )个这样的仓库。
6)如果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运10吨大米,需要( )辆卡车才能一次把250万千克的大米运往灾区。
一组具有震撼的数字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的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数字的魅力,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怎样去发挥数字的魅力呢?例如,在教学“数字的用处”一节时,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述、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如:46 2 0 00
省 市 县 邮政局代号
41 11 02 1975 08 08 052 1
省 市 区 年 月 日 序号 检验码
二、重视启发、诱导,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我出示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图。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指什么?
2) 圆的周长?
用线绕圆片一周,量它的长度。 0 1 2 3 4.5 6 7 8 圆片向右滚动一周,量它的长度。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自己动手量一量.
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3.141592653 π≈3.14。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一个神奇的数字就这样破解,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数字的魅力,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字潜能。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字潜能。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之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在教学“据数世界”一节时,首先出示的是一段视频:温家宝爷爷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经说过:“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让他们体会在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表述、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这样的训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更能体现数字的魅力。
2、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如在教学“据数世界”一节时,我出示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图。
为了把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共调用了250辆卡车,这些卡车行驶在公路上形成了长长的车队。请问这个车队大约有多长?
(1)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这些信息?
(3)分小组调查并解决上述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3、会想。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学习了“数字的用处”一节时,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如果设定末尾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4011表示“1997年入学,四班的1号学生,该同学是男学生”,你能给自己编辑一个借书卡号吗?
借书证:
班级:
姓名:
卡号:
黎灿学校
4、会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如在教学“据数世界”一节时,我首先出示的是一幅水资源视频: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大约浪费掉( )升水。大约几小时浪费的水就可以供一个人维持一天的生命?一个月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维持生命大约多少天?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大约只有( )立方米,在世界排名100位以后,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
四、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对数字的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学生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实物观察,得出如下计算方法:
方法1:长×宽+长×宽+长×高+长×高+宽×高+宽×高;
方法2: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3:(长×宽+长×高+宽×高)×2。
这些方法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异,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既概括又简练,提高了认识水平,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领悟数字的魅力,体会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