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养成成功习惯,陪学生一起实现梦想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体现着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每个成功人士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他们有好的习惯,并能长久地坚持。我班有一个孩子家境贫寒,父母不识字,而他自己的智商也很一般,甚至有些反应慢,可是他总是认真努力地学习,力求把每个字,每次作业完成到最好,他的信念是努力成功。结果他从一年级时的全班倒数变成了三年级时的名列前矛,在别人的语文成绩从九十多分降到八十多分时,他却从刚入学时的六、七十分提高到了现在的九十多分。试想,如果他成天懒散,不勤奋,总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做事杂乱无章、思维混乱,不爱独立思考,不持之以恒,又怎能有现在的成功呢?要成功,就要有好习惯,实际上就是要有好的思想方法和做事方法。训练孩子成功的习惯,我总是提醒他们立即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第二步就是先做对,再做好,循序渐进:第三步就是保持好习惯,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我班有一名学生,是一位在上一个年级成了双差生,父母对孩子毫无办法了,就让孩子留级插到我班。我在了解到孩子并不存在智商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后,就和其家长制定了一个孩子学习和生活作息的计划,严格监督其完成。结果,这名同学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得到表扬,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大,在他心中已经形成了行动、努力、成功这种思维习惯,当他遇到问题时,他就会想办法努力解决,因为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他。当然,不能指望在短时期内形成这种成功性格,成功靠的是持之以恒,而养成这种习惯也要经过课堂和课外的不断努力和持久坚持。
四、心情宣泄,帮孩子清理心里的“垃圾”
喜怒哀乐每人都有,然而多数人特别害怕把自己内心展示出来。殊不知这些情感累积太多,人是受不了的。尤其是小学生,情感易外露,自控力差,易怒易喜,你再叫他控制不能宣泄感情,他们自然回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叛逆的举动,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学习这一重要任务完成好,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有时这些人不一定会及时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有些孩子也不会把心事说给别人听,所以作文本、日记本就成了他们最塌实的听众。在实施过程中,我利用作文的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力求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我常常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当我受委屈的时候》等。我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当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委屈的时候》,孩子们在文中写到:“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非常生气,我会骂人,我会哭,我会摔东西,我甚至会打人。”这很真实。还有的孩子写道:“我会写日记或找别人说。”这样的宣泄方式就很理智,可以向全班推广。而我的评语就会跟平时的不一样,如第一个孩子,我说:“你受委屈后的反应跟我一样,不过这种发泄方法似乎不大好,我想,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或是找到相关的人搞清楚,都可以,对吗?”对第二个孩子,我说:“你的方法真棒,下次我受委屈了,我也会试一试,你还可以把这个好办法介绍给同学们,好吗?”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及早的摆脱消极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乐观和自信地生活
综上所述,正如美国教育家所说的: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了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
12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