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学就头痛腹痛恶心 学校恐惧症作怪
一上学就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但不提上学或在家时又一切正常,不适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近年来,类似的情况在中小学生中越来越多见。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明白原因何在,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而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孩子出现这种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学校恐惧症”。
A、放假后回校易出现学校恐惧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汪玲华指出,学校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和少儿心理疾病。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据统计,在西方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这种“不上学”的问题。在日本,学校恐惧症近年来发生率增加趋势显著。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最多见学校恐惧症患儿,且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恐惧症的发病高峰年龄是6-7岁和10-12岁。放假过后回校往往是一年中发病的高峰时间(如9月和10月)。平时则双休日减轻或消失,周一最严重。拒绝上学的儿童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重新回到学校也就越困难。
B、学校恐惧症要从三方面找原因
汪玲华指出,患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往往有其性格特点:胆小、敏感、任性、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不善交友、依赖性强、生活上和精神的独立性差。他们很可能对自身和环境评价过分敏感,因而会无意识夸大对学校或环境的不良感受与评价。当遭受学业失败或人际危机时,就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与恐惧,怕再度遭受失败而拒绝上学。
家庭和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冲突或暴力、离异家庭、亲子关系不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等,都是导致学校恐惧症的危险因素。而“过高期望值”与“偏重智育”是家庭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与情感宣泄的权利,使孩子丧失了主体性和求学的乐趣。这些来自父母的高期望、高压力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产生焦虑,害怕上学。
学校内发生的各种负性事件或应激事件,比如转学(班级)、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遭同学嘲笑或欺负、校园暴力、与教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失去友谊等,也会让学生在学校感到不开心、焦虑、无聊,从而拒绝上学。
C、患儿越早做心理治疗越好
孩子有学校恐惧症怎么办?汪玲华指出,首先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担心、焦虑,甚至对着孩子发脾气。切勿采用打骂、批评、恐吓孩子等方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其次,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家长应该综合家庭、学校、孩子自身等多方面情况,正确分析孩子不上学的原因。与孩子谈心,尽可能了解他(她)的想法,正面诱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上学时如果孩子的焦虑症状明显加重,家长不要心急,先与老师商量暂不上学。然后,家长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并在家里完成适当量的学校功课。开始上学时要循序渐进,从靠近学校→走进学校→坐在教室→待上一个小时、两小时……一步一步让孩子适应学校,逐渐过渡到不陪孩子上学和让孩子独自去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汪玲华表示,学校恐惧症从短期来看会严重干扰患儿的情绪和学业,而长期后果会导致其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就业困难、社会生活困难等。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惧症的迹象,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学校恐惧症主要特征
1、不想上学、害怕上学,甚至拒绝上学,孩子经常试图说服父母允许其待在家里。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表现为害怕、担心、发脾气、大哭大闹,有的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痛、尿频、便急等不适。倘若父母同意其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的焦虑马上缓解。
心理医生建议:小升初考生睡前做点放松治疗
考试前出现焦虑症状的考生多不多?这些考生应该如何应对焦虑情绪?记者近日采访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心身综合科主任许律琴。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都是考生父母为孩子、为自己来咨询的比较多,临近高考 ,建议考生在晚上睡觉前做点放松治疗,把心理调适好。
最新文章
精品专题
推荐文章